2017年4月2日 星期日

【偶爾寫書】《艾薇拉投票記》__奈波爾黑色幽默三部曲




讀完張錦忠老師為奈波爾這三本小說寫的導讀後此處可看部分內文,與編輯舜仔同學聊起,我們總是以奈波爾現在的成就來閱讀他的作品,完全忘記當他寫完《艾薇拉投票記》,不過才25歲。

與後期的旅行文學相比,奈波爾早年的小說並沒有那麼高的知識量,但對人情練達卻出乎意料的早熟。《艾薇拉投票記》寫鄉下小鎮的第二次選舉。第一次選舉時,眾人還傻呼呼的以為民主就是投己所好,但到了第二次,忽然每個人都明白所謂「神聖一票的價值」,於是開始敲詐候選人:鎮上的裁縫商巴克希為兒子謀了個選舉總幹事的職位、還賺了輛車;金匠吉特倫金沒拿錢,但幫女兒預定了未來的女婿;也有人以自己的拖拉機合約為籌碼交換。




許晉維設計的《艾薇拉投票記》封面,以主角巴克希為藍本創作,剛好展現了小說詼諧幽默的風格,與巴克希不知該說是足智多謀還是厚顏無恥的嘲諷性。
巴克希是小說中的變色龍,可以忽而是地方樁腳、忽而跑票、忽而又變為候選人,最後還把選舉的剩餘價值榨光,幫自己謀了個公職。
我總覺得奈波爾應該很討厭鄉下地方的中年男人吧。



各懷鬼胎的競選委員會,自然不能少了算票、賄選、抹黑、跑票等老招(也不過是第二場選舉而已啊,人類進步得真快),外加鄉下特產的迷信、宗教與種族的彼此嘲弄、還有傳統保守的作風,雜揉一起,讓選舉越演越烈。而逐漸累加的選舉支票,壓垮候選人哈本,每花一筆錢他就涕淚縱橫一次,分明有地位又風光,他卻總是哀嘆艾薇拉「欺負老人」,甚至選完前便下定決心「此後不再回到艾薇拉」。而謀利的眾人則勸他,「你要想,這不是花錢,是為了你的人民。」(靠北啊這好台灣)

選舉的結尾一如真實人生,有得有失,得到某種利益者,必然喪失一件生活中漸趨成熟催化之事。似乎整篇小說中唯一「全拿」的只有對手的年輕競選幹事洛克霍爾,不但賺了個工作、抱得一枚美人,最後還拿著賣掉手中選票的錢、以及出賣家鄉作為報章題材,在大城市謀到記者職位。(以家鄉為題這點頗奈波爾XD)

或許因為寫作時的年紀,奈波爾在小說中對於青年人還挺友善的。

很難想像如此諷刺寫實的作品由僅25歲的人寫出。寫作有時會因為愛,反而很難痛下殺手;奈波爾的感覺倒像是對人性失望至極,所以能毫不留情面地描述人性的利益算計與尖酸刻薄,甚至連鄉下人的口音都要嘲諷一番。

第一次讀書稿時我笑得很開心,情節鋪陳與現實結合得如此巧妙令人讚嘆,也驚訝於奈波爾的尖酸刻薄。但讀完第三次、第四次,對比起現實生活的政治,反而會難過。寫實是把利刃,在之後的《史東先生與他的騎士夥伴》,更刺入骨髓,讓人坐立難安。

最後想把我最喜歡的句子記在下面(也在書腰上):


民主這檔事,每個人都摩拳擦掌、迫不及待地一頭栽進去,
但我跟你說,這世上所有的甜頭,最初都是甜的,最後卻酸苦的要命。


我很喜歡許晉維設計的內封,總是會開玩笑誇讚內封甚至比正封簡潔有力,這會換來許晉維一句:「你這樣說我就太慘了吧。」(笑)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